书 名: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 作 者:曾国藩、 唐浩明
1.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即起,醒后勿沽恋)
2.《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人说,学问有有字之学,有无字之学:说的都是这层意思。
3.人在吉顺时,常常会因此而得意忘形以至于招致灾难;反之,人在困逆时,又往往会因警惕自守而带来吉顺。所以,明白盈虚消息之理的人要将自己时时处在不完美而有所缺欠的状态中,才不至于因盈而虚,因息而消。
4.医治这种浮躁毛病的药方便是“有恒”。无恒心不仅是温、沉二人的毛病,也是世人的通病。《诗》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便是这种世间常见的现象。
5.盈虚消息之理: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强,必有所弱。
6.武科亦有三个阶梯,即县、省、中央。与文科不同的是,武科有内场、外场两种考试。内场在屋子里考文化,系默写武经。武经为《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靖问对》《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七书。外场有二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加刀石。一样的也是三年一次考试。乡试中举后,进京参加中央的会试。会试落第者,可赴兵部拣选:一二等以营千总用,三等以卫千总用;也可到本省各军营效力。 会试之后再复试,复试之后再殿试,殿试之后定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武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武进士出身
7.失眠药方与招运良法:在这封信里曾氏介绍了一个治失眠症的药方:熟地、当归蒸母鸡。曾氏说他的夫人食用后大有效验,并要其弟常办与母亲吃。读者中若有失眠者,不妨试试。
8.当时钱与银的兑换比例是大约一千三百文钱换一两银子(见前选家书)。曾氏年谱中记载,曾氏借钱三十二千,作为进京的路费,抵京时仅剩三千,可知二十二两多银子能供一举人近两个月的食宿车马费。
9.六月份的家信中劝四弟“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三条,也是有意敲敲他近来有点热昏的头。
10.清朝办实事的中央机构乃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满、汉各一,次为侍郎,满、汉各二。就其职分来说,曾氏的官位只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但就其社会地位来说,要比今天的副部长高得多。侍郎的品衔为正二品,比巡抚(即今天的省长)高一级,与总督(类似于三四十年前的大区书记)同级。吏部掌全国文官品秩、论叙、课考、默吵和封授,类似现在的组织部。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即今天的财政部。礼部掌祭礼、典礼及科举、学校等事,有着现在教育部的大部分职能,但又不与教育部同。兵部掌管武官的除授、封荫、考绩、军资、军籍及邮骚等事,类似国防部。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类似司法部。工部负责土木兴建等事,与今天的建设部职能相近。
11.曾氏信中所谈到的四种家庭中的子孙情况,仍可作为今日的借鉴。官宦之家的荣耀和富贵,大多一代就享用尽了,甚至有后人死无葬身之地的。商贾之家的家产,若后人勤俭,则可以延续到三四代。耕读之家的清吉,若后人谨慎朴实,可延续到五六代。至于孝友之家的发达,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12.孝友,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一种良好的家风。这种家风既可存于耕读之家,也可存于官宦、商贾之家。有了这种好家风,家中的好运气便可长久地维持下去。曾氏这里说的是家庭,其实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权力和金钱,通常为世人所追求,而精神和品格,则易被忽视,实则后者对人更重要。因为后者属于人的自身,前者却是身外之物。
13.曾氏深服“盈虚消息”之理,认为一人不能好处尽得,一家不能气运太旺。他本人现在是风顺,节节上升,家中诸弟略受点压抑,也未必不是好事。否则,按“盈虚消息”之理来说,就必然会有另外的不如意的享发生。
14.大事业的成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不是一个人凭聪明能干就可以办得成的,更不是想办就能办得了的。中国古代的智者,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很有见地的;也有归纳为时、运、命的,虽略带点神秘色彩,但从大体上说来也是有道理的。
15.老大端颜正色地告诫诸弟:“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16.曾氏在心情极度忧伤烦乱的情况下能够从容思索考虑周到,这一则出于天赋,天赋其虑事周密、临危不乱的性格。我们常能在自己的周围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在平时也聪明能干,说话有条理,办事有章法,但遇到重大场合或是遭到突然变故,则方寸紊乱,举止失措。这种现象的出现,多半源于天生的心理素质不坚强。这种人可以做承平时代的人才,却不能做乱世头领,更不能充当军营将官。
17.除这种智育外,曾氏似乎更注重德育。他在这封信的最末一段中所说的,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要拾柴收粪,学习插田前禾等等,都属于德育的范围。让子孙保持耕读之家本色,过常人俭朴勤奋日子,不染官宦子弟的统垮习气,这是曾氏教诫子侄辈的一个重要话题。
18.什么样的士人可以做营、哨官呢。曾氏认为:“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对于“才”,曾氏又特别剔出为.将之才的主要几点来:“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规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除开这些外,曾氏选将官还有一个较为独特的标准:看说话多寡。
19.古人曰:名满天下者,其实难副。又曰:暴得大名者不祥。真正地足以能承受满天下之名的实,是很难得到的。倘若名实之间不能平衡,难测之祸就有可能生发。故曾氏说:“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20.湖南乡间有句但语,说是运气来时门板都档不住。意谓好事降临到你的头上时,你想推掉都是不行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曾氏教我们一个好办法,即自我收敛,尽量淡化矮化自己的形象,将“靶的”面积缩小,以求少中矢。
21.他曾多次对人说过:世上之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其半。
22.曾氏在此信中对官宦之家提出一个治家之方,即不积蓄银钱,迫使子弟谋求自立。人的本质上有好逸恶劳的一面。有足够的钱财让他花销,他还要吃苦做什么呢?结果,终至坐吃山空。若“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自己去奋斗。奋斗的结果,不仅让自己有了真本事,说不定还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出来。
23.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
23.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24.哲人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曾氏大约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晚年他自撰一副联语:“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他将此联广为书赠门生部属,把自己的人生体会传授给社会。正因为此,曾氏深恐生长在舒适环境中的儿子走入邪路,故将“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切切告诫儿子。曾氏的良苦用心,实在值得物质生活日趋富裕的今日父母们深思。
25.要想攀登学问的高峰,必须先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志于人文学科的人更宜遵照曾氏所说的办法去做。要切实弄通一字一词的意义,包括它的源流、内涵及外延;要多读别人的好文章,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学会写文章,既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让人知道理解,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清理思路、渐进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做作家才去为文。
26.曾氏向初次带兵、刚涉世办事的九弟传授几点经验:一、与友军同行,银钱上应分多润寡,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二、要善于看到同事的长处与短处。三、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心思澄静,有定见定力,不可操之太急。这话与罗泽南的临终遗言“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为异曲同工。
27.即便万分保险不至于被揭发,他也不做这种违纪违法之事。这靠的什么?靠的是心性的修养。这种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慎独,即慎重地对待一人独处时的一言一行。
28.一为:“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阀一不可。”规模远大,指的乃是大抱负、大规划、大目标。对于办大事者而言,这好比是旗帜,是方向,是北斗星座,它能使人不会满足于小得小成,也不会走入误区,不会被前进路上的各色诱惑所迷惑,一步步地引导你走向辉煌的成功。光有此还远远不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筑于一砖一石之上。在迈向高远目标的途中,每一步路、每一件事都得做好,这靠的便是综理密微。曾氏曾亲自督促打造数百把腰刀,用以奖赠立功将领。所费不大,却让受赠者感到温暖亲切,有一种被统帅视为亲信的感觉,得此殊荣的莫不爱重珍惜。这本是一桩小小的事,但却有笼络人心、激励士气的大作用。曾氏告诉弟弟,所谓综理密微,便是从这些看似小的事上一桩一件地做好,那么你的远大规模便不至于落空。蒋介石终生极为敬服曾氏,行军打仗,一部《曾文正公全集》常带在身边。他的“不成功则成仁”的“中正魂”短剑,无疑典出于此。
29.世事纷纭,人事迷离,辨伪存真,洞悉先机,最为难得,也最为重要。此中本事皆源于“识”!识,是多么地可贵呀!
30.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31.持之以恒,宏大的目标便总有实现的那一天,辉煌的成功也总有获取的那一刻。做几桩大事,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难;日日天天,年年月月,坚持做相同的小事,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很难。恒心,可以说是人的素质中最为宝贵的一种。
32.这是曾氏的一个观点。他一生主张“勤”:勤奋、勤快、勤劳、勤俭。他本人也的确是做到了“勤”。
33.兵者,阴事也,用阴谋诡计,才能克敌制胜,一切都诚实坦白,还不被敌人所打败?一个从政从军的人,能有诚实可言吗?
34.“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其实,浮躁,不但是兵家之所忌,也是所有欲成功者之所忌。与浮躁相对的是静。“静”是中国学问中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大题目,很值得我们细加研究。
35.“克勤小物”,乃指的是勤勤恳恳地做好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小事都努力做好了,大事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就了。
36.居丧多暇,在养病读书课子侄辈的日子里,曾氏时常对自己予以反省。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为长傲,一为多言。
37.曾氏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是非皎然于心而一言不发,劲气常抱于胸而纤毫不露。这两句话应视为他这一期间的重要体悟。
38.一年多来,曾氏一直处于一种病态之中,心血亏耗,夜不能寐,目疾严重,两眼昏蚝。他一面服药调理,一面努力从源头上寻找患病的根由。“胸多抑郁,怨天尤人”这八个字,大概是自我反省后所诊断出的病源。患有此病者,不但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做事,也不可以修炼好品德,甚至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抑郁则气不舒畅,气不舒畅则伤肝(木);怨尤则易生怒火,怒火旺则伤肾(水)。病源找出之后,他对症下药,医以“平和”二字。从此以后,曾氏的精神境界有了一番大的提高。
39.抓住有利时机,尽最大力量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得心无遗憾。曾氏年近天命,经历丰富,又极好思索,他所说的“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的确是一句阅历之言。
40.我们细细想一想,一个人即便活到八十岁的高寿,真正干事业的年华也不多。二十五岁以前读书求学位,六十岁以后退休怡养天年,做事的时间只有三十五年;三十五年中前些年还得有一个选择、磨合、熟练的过程,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剩下不过二十余年了。这二十余年里会遇到多少困难、失败、折腾、坎坷,真正适意的时候,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就真是太有限了,许多人一辈子也可能遭遇不到。常言说:时来天地。
41.自我方面的把握在于尽心竭力,尽心竭力当着重在“敬”“恕”二字上下功夫。什么是敬?古人解释曰:慎也,不敢慢也。指的是接人待物的态度:谨慎,认真,重视,不苟且等等。“恕”即宽恕,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置态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宽厚、宽容。它的原则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的理论内核是“仁”。
42.所谓一生凡三变,指的是从辞赋之学变为程朱之学,此为第一变;再从程朱之学变为申韩之学即法家,此为第二变;后从申韩之学变为黄老之学即道家,此为第三变。欧阳拈出的这三变,真可谓对曾氏生平轨迹的一个既简练又深刻而准确的概括。
42.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库。由于儒家学说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不少人将中国文化与儒家学说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个大误区。至少,儒、道、法三家是鼎足而立的,还有阴阳、纵横、术数、禅等等,其重要性都不可忽视。
43.曾氏在此信中提出读书的四字诀,即看、读、写、作。“看”好比快速地大量地猎获,“读”好比谨慎地稳固地保守。
44.切己体察,就是联系自身去体会书中的话。
45.曾氏说,他过去读孟子这段话时,体会不深,这些年来作为湘军的统帅,已处于领袖的位置,亦即上位。实践让他明白,处上位的必须在“道”的指导下,制定出合适的法规,而处于下位的只能遵循法规去办事,假若人人都自以为是“道”的掌握者,只服从自我而不服从法规的话,军队就无法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结合自身的体会,曾氏对少时就读过的“上无道拱,下无法守”领会得就更为深切了。
46.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是一段名言,意为别人不能理解自己时,不要责备别人,而要从自身上寻找原因。
47.曾氏对儿子坦言平生有三耻:不懂自然科学,做事有始无终,写字慢且不能自成一体;希望儿子能在这三件事上为他雪耻。
48.曾氏教给儿子一个读经的具体方法,即勤作札记。读书札记重在两个方面:遇有心领神会者,则记下自己此刻的阅读心得;遇有疑问者,则将自己的所疑提出来,以后随着学问的提高,对先前的所疑又有新的认识,也宜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
48.曾氏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家中气象主要有两种:生气―生动之气、敛气―收敛之气。家运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经过曾氏这样一叙说,抽象就变为具体了:读书、种菜、喂猪、养鱼、少睡、多做、多走动、不坐轿骑马、不铺张、不浪费、不奢华等等。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实物,将远大的目标落实到桩桩件件小事上,这是曾氏家教的特点,也是曾氏家教易为子弟所接受的原因之所在。
49.“外间昔议,沉自任之”,一副全然不把舆论放在眼中的态度。这就是曾老九!这种处世态度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明摆着的:以一身与众怒相对抗,自然难敌;但好的一面也不可忽视:此种人往往有超人的自信与顽强,可以做出常人所做不出的事业来。
50.摹仿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较高的层次,即从“看”上再进一步:照着别人的样子来自己动手做。发展创新是建筑在继承之上的。先得继承,然后才能言发展,言创新。
51.“五色乱目,五音迷性”。
52.两个治学方法。一个是读书摘抄,此处讲的重在摘抄词藻。曾氏所说的第二个方法便是做读书分类整理笔记。
53.好的学问家,其知识之储备一定是丰富而又条理分明的。平时之运用,尤其是提高与创新,非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不可。
54.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55.民间看一个家庭能发不能发,第一便是看这家的人是勤还是懒,勤懒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早起还是晏起。
56.曾氏这封信里谈到了作文的三个要素:内容(意义)、条理、词(藻)汇。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充实的内容,这是核心主干。其次要有清晰畅达的条理。这是将内容表达清楚的重要条件。条理紊乱,逻辑不清,自己要说的内容表达不清楚,读者自然更加不明白了。条理和逻辑要遵循习惯的规矩,不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第三还得有文采。文采要靠准确、生动而又形象的词汇来装饰,它有如花叶的色泽、羽毛的光彩、女人的亮丽。用上一个得体的词汇,这句话便立刻灵动起来。
57.至于早起,更是早在京师做翰林时便将它列为每日必修课程,后来又反复以此训诫子弟。在这里,他又将它视为“千金妙方、长寿金丹”,足见他对“早起”的看重。
58.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姚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